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

下豆時機--顏色篇

在2009/3/01於也門咖啡交流『滾筒式烘焙機烘焙要因探討』後;接到咖啡同好一些詢問;其中;對於咖啡下豆時機以「顏色」判斷的看法如下:

1. 「咖啡大全」書中提到:烘焙到什麼程度?
1.1 主要因素:「顏色」
1.2 固定的次要因素:「形狀」、「光澤」
1.3 其他的次要因素:「豆子溫度」、「香氣」、「聲音」、「烘焙時間」、「煙的產生方式及量(深度烘焙階 段)」

2. 「SCAA美國咖啡精品協會」根據「Agtron」法;區分烘焙度;也是以顏色的深淺判斷。


個人提出看法如下:

1. 烘焙度顏色;是咖啡豆烘焙時糖分因高溫產生顏色變化;目視判斷參考度很高。

2. 烘焙度顏色也是來自「溫度」跟「時間」兩者交叉後產生的;
也就是說;沒有「溫度」跟「時間」兩者交叉並無法產生顏色;例如:高溫烘焙必須配合短時間;低溫烘焙必須配合長時間。

3. 烘焙過程中;咖啡豆在滾筒內受熱及滾動;僅以「玻璃視窗」及「取樣杓」以目視方式取得樣品;當越接近下豆點;時間就越緊迫;視覺標準上會有差異性(故需長時間經驗養成)。

4. 下豆後取「標準烘焙色卡」比對時;內心還會猶豫選擇好一陣子;顏色接近#55或#45?

5. SCAA 「Agtron」法;區分烘焙度;以「焦糖化測定器」判讀糖分焦糖化的程度(取樣研磨後測定);在工程品管上屬於「製品完成後」檢驗數據;作為烘焙結果紀錄及下次烘焙參數依據。

6. 以烘焙顏色為下豆依據考量:
6.1 不同品種必須有各自顏色樣品卡。
6.2 同一批次咖啡豆;放置儲存時間不同;新豆顏色較深;老豆烘焙度較淺。
6.3 因烘焙手法問題;產生咖啡豆表面和豆心顏色不同;將造成表面顏色假象;影響風味甚鉅。
6.4 以10分鐘一鍋和25分鐘一鍋烘焙比較;相同顏色下豆;風味截然不同。

7. 假設若以電腦化控制烘焙;是否能做到以顏色作為下豆依據?
7.1 結構設計上;目前顏色感測器應用在烘焙中偵測是有困難的。
7.2 結構設計上;以「在一定時間內偵測到的溫度作為控制熱源開或關」會比較合理。
7.3 當修改參數時;以修正「加減下豆溫度」會比較合理。

以上僅個人對於烘焙度顏色的看法;僅供參考。

沒有留言: